越懂得珍惜,越害怕失去。

躺平的释义

躺平、躺平主义是2021年开始在中国大陆流行的网络词语,指年轻群体中出现的“与其跟随社会期望坚持奋斗,不如选择‘躺平’,无欲无求”的处事态度。躺平的具体内涵包括“不买房、不买车、不谈恋爱、不结婚、不生娃、低水平消费”、“维持最低生存标准,拒绝成为资本家赚钱的机器、被资本家剥削的奴隶。
以上来自维基百科

躺平,在最早出现在网络时,往往被加上引号,我在起初对此也是非常不屑,觉得年轻人就该好好奋斗。但是物价飞速上涨,房价也居高不下,结婚彩礼也漫天要价。当然,我并没有讽刺的意思,这篇文章仅仅想写我的近况。

缘由

自4月底,集团公司篮球比赛结束后,我就一直没有去单位上班。4月29日,和友人L一起驾车去了小西北旅行。图片已经上传“相册-旅游”。回来以后,接着爬了华山,大概玩到5月7日才罢休了。起初,我调整状态,打算去上班,但是领导一直不给回信,这导致我变了想法。在我眼里,答应了的事情就必须做到,否则就是不讲诚信。因为我工作的原因,正好另一个部门缺人,我便自己考取了特殊工种,找领导谈话,领导也是欣然答应。结果这一等就是两个月,我就一直没有去工作,天天宅在家里。宅有好处吗?可能我觉得每天在家里做饭洗碗也是一种乐趣,而且能陪着家人,但是时间久了,往往会思考许多东西。
断绝了经济来源,很快我发现我的消费水平变低了。一开始我非常享受,天天海吃海喝,一天不喝酒不吃烧烤就觉得浑身难受。但是时间久了,我觉得这一切索然无味。

心声

我的本意不只是等待调动的消息,而是更应该珍惜这难得的长假。但是我平日真的联系不到朋友们,稍微有点本身的都去了外地,这就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可悲。我慢慢意识到,躺平并不是一种哲学,而是在教人如何从容面对。当我一个人生活的时候,发现躺平更是一种态度,它更加需要我去认真生活。例如,我认真去做饭,我认真去打扫卫生,认真去养我的小猫。当然,更需要的是我对我的人生重新定义,对以前想的敢于大胆追求,而且不受到外界影响。难吗?巨难。但是我别无选择,因此我非常需要拥有更加大胆的人格。抱怨环境并不是弱者,但是首先要用于优化自己,提升自己。只有拥有了更好的人格,才能有机会去诠释躺平的理念。

昨天是到通风瓦斯组独立上岗的第一天,对于我来说意义非凡。在此之前,综采给我打电话说明了六月的情况,因为我六月并没有上班和请假,很有可能不发工资,但是社保都给我交了,我打算静观其变,不当一回事就好了,毕竟人要学会抗压。

下班后已经接近凌晨一点,我在老地方小不点烧烤买了一点吃的,花了100元。两瓶啤酒下肚,别提有多爽快了。是啊,曾几何时,我是如此瞧不起一部分煤矿工人下班就是喝酒的,如今我也变成这模样,尽管我在努力改正,煤矿工作压力确实大,酒是最好的麻痹自我的工具,但是要适量,毕竟钱包不允许。

后半年打算换车,探险者或者金牛座,小车还可以考虑高尔夫。也仅仅是打算罢了。


如上,因为穿越火线的新活动实在太诱人了,我便幻想能出好多装备,其实这张图截的并不是最新的,最新我又充了100试水,实在太气人了……什么都没有出。

1000多块钱,够我路上跑2000公里了。真烦人!其实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游戏,而在于我自身的掌控力太差!对于某些事情,还是抱有投机的想法,还是好好上班吧。捐出去的钱大概有400左右,因为游戏充值所得应当是按25到30%的税率扣缴。

只能这么想了,以后再也不给游戏充值了。要开始理财了…

煤矿子弟招工制度的合理性及弊端,这是我很早就想写的一篇文章,因为我是集团公司2022年招聘的职工子弟。2022年的集团公开招聘,虽然是面向子弟的,但是其合理性及弊端一直有不同的讨论声音,我在此引用资料文献,说一说我自己的看法。

引用资料

近日,据媒体报道,大庆油田因提高部分职工子弟进入公司的门槛——不能直接“接班”,要通过考试,而引起了公司职工的抗议。这一事件曝光后,引起公众对国企用人制度的质疑。而“接班”这个“古老”的词汇,再次浮现在公众面前,但对许多年轻人来说,可能一头雾水,甚至闻所未闻。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

“接班”只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工人。

“接班”,规范称呼为“子女顶替就业制度”,是指父母退休、退职后,由其子女办理手续,顶替空下来的名额,进入父母原工作单位上班。

子女顶替就业政策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大量增员,以至国营企业、事业单位招收的职工大大突破当年的劳动力发展计划(原计划增加职工84万人,实际增加815万人),因此,中央强调精简机构人员,为鼓励年老职工退休,提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吸收他们的子女就业”。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遭遇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要求压缩城镇人口,大量精减职工,减少商品粮供应。我国从1961年至1963年进行了大规模精减职工的工作。职工退休、子女顶替参加工作作为鼓励城市中老、弱、残职工退休的一种政策全面实施,并逐渐作为一种就业制度确立、延续下来。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正常的退休、退职工作被中止,子女顶替工作也陆续自行停止。

子女顶替就业政策的再度恢复是在1973年。为了解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子女顶替就业政策在矿山井下、野外勘探、森林采伐和盐业这“四大行业”得以恢复。

总体上看,自上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子女顶替制度的实行,只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工人退休、退职,还没有推广到干部退休、退职,实施规模有限。

上世纪70年代末

大批知青返城,“接班”在全国范围实行

上世纪70年代末,大批知识青年返城、城镇就业形势极其严峻,为推进解决待业青年就业问题,子女顶替制度大规模实施。

据统计,从1962年至1979年末,全国累计下乡的城镇知识青年多达1776.48万人。粉碎“四人帮”之后,知青工作已成为五个“老大难”问题(知青、劳动、工资、物资、物价)中的首要问题。

上世纪70年代末,90%以上的知青返城,加上原有待业的和新成长的劳动力,城镇待业人员总数达到了1500万。

为了妥善安置退休职工的生活,并促进工人队伍的更新,1978年6月,国务院颁发《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等文件,大力推进干部、工人的退休工作。《暂行办法》规定工人退休、退职后,“家庭生活确实困难的,或多子女上山下乡、子女就业少的,原则上可以招收其一名符合招工条件的子女参加工作”。办法出台后,各地均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制定了招收退休、退职工人子女参加工作的暂行办法。随后,子女顶替制度逐步在全国各地各部门、各行各业的工人退休工作中广泛实行。

同时,随着拨乱反正的进行,在落实政策工作中,规定“文化大革命”非正常死亡人员、战备疏散复工复职人员和历年冤假错案平反人员,允许招收他们的一名子女参加工作。这样,上世纪80年代初,子女顶替就业达到高峰。

据统计,从1978年至1983年,5年内全国办理退休、退职的职工共有1220万人,其中子女顶替约900多万人,占退休退职人数的80%。从各地顶替人员的来源来看,返城知识青年占了相当的比重。如上海市自1978年10月至1983年11月,全市职工退休退职共66万人,子女顶替578769人,其中上山下乡知识青年322999人,所占比重达55.8%。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职工退休退职、子女顶替制度的普遍实施,一方面使年老退休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另一方面促进了劳动力更新,提高了工人队伍素质,对提高劳动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最重要的是,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减轻城市就业的巨大压力,拓宽上山下乡知青返城途径,维护社会的安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随着子女顶替工作的开展,各地在执行该项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问题。

其一,不少地区在国家职工子女顶替政策基础上,自行规定干部退休、退职时,也招收其一名子女参加工作,扩大了顶替的范围。其二,顶替工作中出现了大量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违反纪律和政策的情况。其三,职工提前退休又带来了诸多方面的消极后果,如职工队伍的技术水平下降,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些提前退休的技术工人又因工作需要被工厂请回,补发20%的工资照旧工作,以致在职职工的编制进一步扩大等。

为了纠正子女顶替就业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1981年、1983年国务院先后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对职工退休子女顶替进行清理整顿。

1986年,国企招工“择优录用”,“接班”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1984年,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改革开始涉及到经济的所有方面。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些制度越来越不合时宜,子女顶替就业制度也愈益暴露出深层次弊端。

第一,子女顶替违背了择优录取的用工原则,影响企事业的长远发展。如某国企的模型车间,100人左右就有3个痴呆,都是顶替进厂的。第二,子女顶替造成就业机会不均等,违背了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第三,子女顶替对学校教育、价值观念和社会风气产生了消极影响。据天津市文教委员会教育处统计,1979年,在天津市区中学生中,因父母退休,中途退学参加工作的达22505人。但由于没有退学证明,工厂拒绝接收,仅市内6个区就有13700多名学生长期“漂”在社会上,成了“流浪生”。

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子女顶替制度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1986年7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四项规定,根据规定,从1986年10月1日起,国营企业招用工人,“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必须实行劳动合同制,废止子女顶替等制度。这标志着实行达30年的“铁饭碗”的劳资关系的改变。此后,全国范围内全民所有制单位陆续废止了子女顶替这项行之有年的政策。

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治理整顿和经济紧缩的大环境下,中国的就业形势又严峻起来。这时,一些行业、部门、单位提出可否恢复内招、子女顶替制度,以解决职工子女就业难的问题。1990年12月,劳动部发出通知,明确表示不得违反招工原则搞内招、顶替。自此,子女顶替这种社会现象基本消失。

(转载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我国历史上子女顶替就业制度的形成及废除》一文,有删减,标题为编者所加)

以上是国内企事业单位“接班”制度的发展及其消亡过程。不难从中看出,这是一场复杂且漫长的变更过程。

但是,相较于烟草、电网来说,就不太受其制度的限制。

那么真的所有的企业都是这样挤破头的吗?私企可能很多人会看不上,但是一旦加上国字头,估计很多人就会改变看法,煤矿则成了十分特殊的存在。

煤矿行业的用工劣势

21世纪以来,煤矿行业用工劣势不断显现出来。

首先,工作环境是高危行业,我国以井工矿为主,深深的矿井环境极其昏暗,尽管有照明设备,但仍然给人一种非常压抑的感觉。抹黑干活永远没有敞亮的环境中干活安全。

其次,煤矿工作的强度及薪资,动辄100多斤的单体柱,推不完的煤厢和板车,让现在的年轻人望而却步。煤尘飞扬的工作环境使得许多人难以接受,升井后衣服轻轻一拍就都是煤尘,只能看到眼睛是明亮的。工资则是看具体矿井的生产绩效而定,相比于新兴产业,煤矿的劣势则显而易见。

再次,煤矿行业不好找对象、社交。不同于多年前,人人以煤矿工作为骄傲,那时候人们的吃苦奉献精神不是现在可以相提并论的,现今煤矿工作在社会的地位明显降低。

集团公司的用工策略

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吕梁地区兑镇煤矿,成立于1955年,2002年经吕梁市政府批准,改制为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由于集团公司退休人员的逐年增加,致使煤矿井下一线岗位出现缺员现象,为解决井下职工“青黄不接”,保障集团公司生产经营正常运转,根据《吕梁市属国有企业人员招聘管理暂行办法》,经集团公司党委会、董事会(扩大)会议研究决定,分批次实施招聘计划,确定第一批公开招录100名井下一线职工。

这是集团公司2022年的招聘引言,明确指出当今集团公司各生产单位一线缺乏工人的现状。

这次的招聘,仅限集团公司在岗和退休职工子女(包括法律意义上形成收养关系的养子女、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子女)。由于本次招聘人员都是井下一线工人,且都为男性(法律规定女性不得从事井下劳动),下文使用“子弟”一词。

好处有以下:

1.职工子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多数子弟都是矿区生活长大,对于矿区的人或事都有所了解,工作上也是耳濡目染。

2.职工子弟有较高的企业忠诚度,对于企业有较深的认知,相比于外部招聘,职工子弟更能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且不容易发生提桶跑路的事情,有助于企业良性发展,更能彰显企业形象和文化。

3.职工子弟普遍重视工作机会,大多数矿区都在偏远贫瘠的地方,这与大多数矿区子弟的成长经历符合,子弟们能耐得住荒凉,但是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子弟们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也是与其环境有关。

坏处也有以下:

1.容易造成拉帮结派的现象。

2.容易造成不正当竞争。

综上所述,是利大于弊的,因为其加入了考试制度,使得走后门的现象大大减少。

可能有人会觉得我说的不实,试问:哪位高干会让自己的孩子去一线受苦受累的?说话要负责。

参加招聘回忆(本人准备写长文,极有可能写入其中)

集团公司在孝义,为了完成顺利递交资格审查的资料,我早上7点就出发了。当时闹了一件乌龙,就是身份证必须复印件,但是我是打印的,于是下午又跑了一趟。

为了参加考试,  早上5:30就出发,到了孝义已经7:00,路上足足花了1小时30分钟。考试时间两个小时,而我一个小时就答完题了,但是整个过程我认真了,可以说比高考还要认真。当时考了64分,排名第56名,成绩是在兑镇煤矿社区公布的,当时有人在那里蹲守了一下午。成绩一出就有很多人吵了起来,大致与我引文开头的情况一样。其实职工子弟更应该严加考核,而不是全凭借背景,当时也有不少人没有考上的,开始抱怨的,没有用。

面试则是最有意思的一个环节,当时请了太原理工大学的老师组织面试。面试时间有6分钟,面试的题目是:“方圆”两个字的含义及其个人理解。我第一句话则是和各位老师问好,明显看到有人记了加分记录。我当时阐述的是,从几何的角度来说,方中可以有圆,圆中可以容方,延伸到现实中,便是规则。方不能拓,圆不能收,充分表明了规则的重要性,只有遵从规则,才能从中发现规律,才能有圆有方,方圆自如。讲完后发现还有5分钟,我将起身的身子压回座位,讲了一堆又玄又空的东西。终于能出场了,最后得分83.03。我知道我稳了。

当然这个招聘回忆充满戏剧性,侃侃而谈,当做笑话也罢。

资料来源:人民网、国务院、吕梁人才网、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好文分享:国家矿山安监局内蒙古局

矿井概况

朱家店煤矿位于吕梁地区中阳县境内,距县城以北10km处,属吕梁地区国有煤矿。该矿于1989年批准领取《采矿许可证》,井田面积22.98km2,地质储量21499.4万吨。1992年4月完成了初步设计,设计能力为45万吨/年,服务年限180年。该矿于1994年9月破土动工,1998年1月因资金缺口较大,被迫停工。1998年底吕梁地委、行署决定由兑镇煤矿(地方国有矿)兼并朱家店煤矿,1999年初继续进行建设。到2000年9月下旬,矿井具备了基本生产条件,该矿于2000年10月10日完成采区准备,正式转入生产。2002年计划生产11.53万吨,1—9月份实际生产原煤7.5万吨。该矿井田内局部断层较多,多为正断层。矿井为高瓦斯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3.19m3/ min,相对瓦斯涌出量15.98m3/t/d;煤尘爆炸指数为26.7%,煤层自燃等级为1级,具有爆炸危险性。朱家店煤矿现开采4#煤层,布置一个采区(西二采区),五个掘进工作面。该矿共有职工427人,实行“两矿一长”的体制,兑镇煤矿的领导班子成员按各自分工的范围,负责朱家店煤矿的相关工作,但不兼任朱家店煤矿的相关职务。

事故概况(选自网络不同来源,方便理清事故具体原因)

(易安网)西二采区4203工作面以里的巷道风量不足、4205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产生循环风,造成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煤电钻失爆,电缆芯线与金属垫圈接触产生火花,引爆瓦斯,煤尘参与了爆炸,这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吕梁地区行署及其有关部门对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不力,对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不深入;朱家店煤矿通风系统不合理,通风设施不可靠,瓦斯及机电管理混乱,现场失控,电器失爆,这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新浪网)事故当日,14时左右掘进队、采煤队分别召开班前会。15时10分左右22名掘进工、26名采煤工、18名辅助工相继入井。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煤仓满,刮板输送机停止运行,采煤队带班长孟万山向井下值班室打电话汇报,由于没有人接电话,孟即去煤仓查看,在去煤仓的路上听到“轰”的一声,井下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新华网)10月23日下午4时17分左右,朱家店煤矿井上的电脑监控系统突然瘫痪,工作人员判断,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当时有66名矿工在井下作业。事故发生后,吕梁地区矿山救护队马上赶到现场开展抢救。22名在井下通风巷、运输巷作业,离爆炸点距离较远的矿工有的自已跑到井上,有的在救护队员的救护下安全转移井上,但有44名矿工被困井下。10月23日晚10时左右,救护队员在井下发现了7名遇难矿工尸体,10月24日凌晨3时左右,又发现8名遇难矿工尸体。

现场救援图片:


调查处理

这起事故死亡44人,受伤5人,直接经济损失262.2239万元。经现场勘察、取证、分析、认定,这是一起责任事故。
该起事故直接原因是:矿井通风系统不合理,不稳定,通风设施不可靠,漏风现象严重,导致西二采区4203工作面以里的巷道风量不足,4205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产生循环风,加之该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增大,造成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煤电钻失爆、电缆芯线与金属垫圈接触产生电火花,引爆瓦斯,煤尘参与爆炸。

事故主要原因

1.矿井通风管理不到位。矿井通风系统不合理,不稳定,通风设施不完善、质量差,漏风现象严重,导致西二采区产生循环风;矿井简易投产,急于见效,没有专用回风巷,采区通风不合理。
2.矿井瓦斯管理混乱,瓦斯检查失控。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不完好、运行不正常,瓦斯传感器数据不真实,有些探头损坏,未能及时检修维护,并在4205运输顺槽、4205回风顺槽没有接瓦斯电闭锁,在瓦斯超限的情况下不能断电,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形同虚设。全矿共有8台光干涉瓦斯鉴定器,其中7台不合格。事故当班使用的2台瓦检仪均不合格,光干涉条纹粗,不清晰,读数困难,其中1台漏气,不能准确有效检查瓦斯浓度。瓦检员在井下交接班,接班瓦检员不带自己的专用瓦检器,瓦检器不升井,当班瓦检员使用上班的瓦检器。矿井每班只有2名瓦检员,负责1个采煤工作面、5个掘进工作面和各硐室、密闭等20多个点的瓦斯检查,采掘工作面没有专职瓦检员,人员配备不足。瓦斯检查制度不落实,空班漏检;放炮员没有执行“一炮三检”、“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3.防尘洒水制度执行不严,防尘措施落实不够,有防尘洒水系统但使用效果不好,巷道、煤壁、设备等积尘、浮煤较大,未按规定及时冲洗。掘进巷道没有隔爆设施。
4.矿井机电管理混乱。现场勘察4205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有2盏矿灯和煤电钻失爆,同时在该巷附近发现有电缆鸡爪子、烟头等;瓦斯电闭锁没有接入;瓦斯监控系统没有实现瓦斯超限断电功能;矿井单回路供电,无备用电源。矿灯、煤电钻、放炮器、瓦斯传感器没有MA(煤矿安全标志)。全矿只有2名防爆检查员,机电防爆检查工作不到位。
5.掘进队(包工队)管理混乱。井下使用大量外包工从事掘进作业,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矿井所有掘进工作由外包工队承包,包工队长长期不下井,只委托几名班长在井下带班,疏于管理。包工队长随意聘用和调换工人,而且允许未经安全培训的外包工下井工作。83名外包工有20人未经岗前培训。22名特殊工种有8名无证,全队只有1名有证放炮员,而且担任班长,不从事放炮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分工不明确,交叉作业。放炮员不是专职放炮员。班长兼职放炮员和瓦斯员,“三人连锁”放炮成为“一人三职”放炮。矿井用工制度混乱,井下掘进作业全部使用外包工,但又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以包代管,井下作业各自为政,没有实行统一的安全管理。招用的外包工队没有合法用工合同,无上岗考核制度。
6.矿井安全检查不到位,监管力量配备不足。煤矿安全科安全检查人员数量严重不足,难以完成有效的安全检查。对外包工队监管不严。井口检身把关不严,井下外包工队区域发现烟头,下井工人不带自救器。
7.矿井职工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不到位。事故当班下井66人中未经培训16人,其中外包工队12人,回采队4人。招用外包队人员未全部进行岗前培训,特殊工种也没有资格证书,外包队负责作业区域内没有经培训合格的瓦检员、放炮员。
8.管理体制不顺,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矿级领导班子既是山西省离柳焦煤公司的领导班子,又是下属4矿3厂的领导班子,不能集中精力研究解决安全生产管理问题,主管“一通三防”工作的总工程师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副矿长负责4个矿的工作,精力分散;机电副矿长长期驻外跑项目,对机电工作很少过问,从1999年1月至事故发生近4年时间,安全生产主要科室人员长期短缺,不及时配齐配足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能落实,导致安全管理混乱、隐患得不到及时解决处理。
9.吕梁地区行署及有关部门对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不够,对地方国有煤矿的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抓的不力,对该矿管理体制不顺、领导班子不健全的问题未能及时解决。
事故调查组对20名事故责任者进行了责任分析,同时对汲取事故教训提出了七条防范措施,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待再次开会研究。

有关责任人的处理及行政处罚

朱家店煤矿掘进队队长叶华坤(外包工),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朱家店煤矿当班掘进工作面瓦斯检查员张进义,给予开除公职,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朱家店煤矿当班工作面瓦斯检查员阎金都,给予行政留用察看一年处分。朱家店煤矿通风科值班员郭芝祥,给予行政留用察看一年处分,并建议给予留党察看一年处分。朱家店煤矿调度室主任任万斌,给予行政撤职处分,并建议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兑镇煤矿通风科副科长兼朱家店煤矿监控中心主任高艳龙,给予行政撤职处分,并建议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兑镇煤矿通风科科长张秉华(负责朱家店煤矿“一通三防”工作),给予行政降级处分,并建议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兑镇煤矿机电科副科长许万祥(负责朱家店煤矿机电管理工作),给予行政撤职处分。兑镇煤矿机电科科长白文武(负责朱家店煤矿机电管理工作),给予行政降级处分,并建议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兑镇煤矿安全科副科长王程虎(负责朱家店煤矿安全检查工作),给予行政降级处分。兑镇煤矿人劳科副科长侯恩雄(负责朱家店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并建议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兑镇煤矿人劳科科长崔榆英,给予行政降级处分,并建议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兑镇煤矿、山西省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安民,给予行政撤职处分,并建议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兑镇煤矿副矿长、山西省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马昌明,给予行政降级处分,并建议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兑镇煤矿副矿长、山西省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龙江,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并建议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兑镇煤矿副矿长、山西省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梁林录,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兑镇煤矿矿长兼朱家店煤矿矿长、山西省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法人代表)邸存喜,给予行政降级处分,并建议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吕梁地区煤炭工业局副局长吴俊平,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吕梁地区煤炭工业局局长韩明瑞,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并建议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我所在的煤矿是朱家店第二坑口,以此事故作为所有煤矿人的警示。很多网站把这些文字删减了,更有甚者以此文献盈利,所以我这篇文章也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当年的矿难,逝者为大。